电泳涂装过程中断电,后续再启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
2025-08-02

电泳涂装过程中断电,后续再启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:


——设备检查方面

1、电泳槽及相关设备:检查电泳槽是否有损坏、泄漏等情况,确保槽体完整。查看循环泵、搅拌器等设备是否正常,有无部件松动、损坏,保证槽液能够正常循环和搅拌,使槽液成分均匀。

2、电极系统:检查阳极和阴极是否连接良好,有无腐蚀、变形等问题,确保电极能够正常导电,维持电泳过程的电场稳定。同时,查看阳极罩隔膜是否堵塞、破损,影响阳极液的循环和电泳效果。

3、超滤系统:检查超滤装置是否正常运行,包括超滤膜是否堵塞、超滤泵是否工作正常等。超滤系统对于维持槽液的清洁和稳定至关重要,若超滤系统故障,可能导致槽液中杂质离子含量增加,影响电泳质量。

4、加热和冷却系统:检查加热和冷却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,以保证槽液温度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泳涂膜的质量产生影响,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槽液老化、漆膜流平性差,温度过低则可能使漆膜厚度不均匀、附着力下降。

——槽液参数检测与调整方面

1、pH值:检测槽液的pH值,确保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。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泳树脂的水溶性、电泳沉积效率以及漆膜的质量。若pH值超出范围,需要通过添加相应的酸或碱进行调整。

2、电导率:测量槽液的电导率,电导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泳涂膜产生不良影响。电导率过高可能导致漆膜过厚、出现橘皮和表面粗糙等现象;电导率过低则容易产生针孔和麻点。根据检测结果,通过排放超滤液、添加去离子水或调整槽液成分等方式来调节电导率。

3、固体分:检查槽液的固体分含量,固体分过低会使涂层过薄,影响涂层的性能;固体分过高则可能导致涂层过厚、流平性差、出现橘皮等缺陷。若固体分不符合要求,需要通过补加原漆或排放超滤液来调整。

4、溶剂含量:检测槽液中的溶剂含量,溶剂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漆膜的流平性、附着力等产生影响。溶剂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漆膜流平性变差、出现流挂现象;溶剂含量过低则会使漆膜的柔韧性下降、附着力降低。根据检测结果,通过添加溶剂或排放超滤液来调整溶剂含量。


——工艺参数设置方面

1、电压:重新启动后,需要根据槽液的参数和工件的情况,合理设置电泳电压。电压过高可能导致漆膜过厚、出现针孔、橘皮等缺陷,还可能使槽液中的杂质离子增加;电压过低则会使漆膜厚度不足、附着力差。一般需要在工艺规定的电压范围内进行调整,可通过小批量试生产来确定最佳电压。

2、时间:确定合适的电泳时间,电泳时间过长会使漆膜过厚、出现流平性差、橘皮等缺陷,还可能导致工件表面的漆膜被过度溶解;电泳时间过短则会使漆膜厚度不足、附着力差。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、大小、材质以及槽液的参数等因素,合理设置电泳时间。

3、温度:将槽液温度控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泳涂膜的质量产生影响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槽液老化、漆膜流平性差;温度过低则可能使漆膜厚度不均匀、附着力下降。需要通过加热或冷却设备来调节槽液温度。

——工件处理方面

1、前处理质量:检查工件的前处理质量,确保工件表面清洁、无油污、锈迹等杂质,磷化膜均匀、致密。若前处理质量不佳,会影响电泳涂膜的附着力和质量。对于前处理不合格的工件,需要重新进行前处理。

2、工件入槽状态:确保工件在入槽时的状态符合工艺要求,如工件应全干或全湿,以保证表面电导率的一致。若工件表面有水滴或杂质,可能会影响电泳涂膜的质量,需要对工件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入槽。

生产过程监控方面

3、涂膜质量检查:在生产过程中,定期检查涂膜的质量,包括膜厚、外观、附着力等指标。若发现涂膜质量不符合要求,需要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对槽液进行处理。

4、设备运行状态监控: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,如循环泵、搅拌器、加热和冷却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,有无异常噪音、振动、发热等情况。若发现设备运行异常,需要及时停机检查和维修。

5、槽液参数动态监测:在生产过程中,定期检测槽液的参数,如pH值、电导率、固体分、溶剂含量等,确保槽液参数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。若槽液参数发生变化,需要及时进行调整。


阅读1
分享